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

News

新闻中心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

时间: 2025-04-24 19:24:13 |   作者: 华体会电话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简称“厦门自贸片区”)总面积43.78平方公里,于2015年4月21日挂牌成立,是福建省乃至全国参与对外开放的陆海统筹枢纽节点。

  以“制度+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化的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产城融合的智慧自贸试验区;

  到2035年,努力打造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的新样板、面向金砖国家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全方位推动高水平发展超越的引领示范区。

  厦门自贸片区充分的发挥沿海近台区位特色和先行先试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累计推出632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有153项,“一照一码”等31个改革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发文向全国复制推广。

  ·推动国际海事组织修订《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设立重晶石粉以散货形式海运的国际标准。

  ·出台全国首个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填补了我国在超大型锂电池储能运输标准的空白。

  率先全国建设地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入选商务部自贸试验区首批“最佳实践案例”。通过整合“关、港、航、贸”资源,为公司可以提供口岸通关、港航物流、跨境贸易等一站式公共服务,累计上线各类应用系统和功能模块超100项,业务覆盖整个厦门口岸,实现口岸业务办理的“一个窗口、一次申报、一次办结”。

  厦门自贸片区坚持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以重点平台为抓手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推动一批重点平台建设,逐步的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集群化水平,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航运物流、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文化贸易、离岸贸易、私募基金、集成电路、进口酒平台、燕窝平台、国际水产品交易平台等

  ·2015年成立以来,厦门自贸片区发展强劲势头不减,GDP年均增长11.9%,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8%。

  厦门是国内重要的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具备发动机、航空电气及其他飞机零部件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和航空技术培养和训练等能力,形成门类齐全、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航空维修产业集群。

  部件制造、深度维修、航材交易及配送、公务机设计改造、航空金融、模拟机及人才培训等。

  形成以飞机结构大修为龙头,以客改货、公务机整装、发动机维修、部附件制造与维修和航空技术培养和训练为辅助的“一站式”航空维修产业格局。

  作为独立第三方维修服务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程度较高,目前已集聚16家专业航空服务企业:太古飞机、太古发动机、新科宇航、霍尼韦尔等。

  厦门自贸片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融资租赁聚集区,融资租赁经营事物的规模涵盖飞机、船舶、车辆、集成电路、医疗设施、工程机械、影视设备等。其中航空租赁资产规模位居全国第四,二手飞机租赁与处置规模全国第一。

  十余家排名全球前30大的飞机租赁企业在区内开展业务,服务国内主要大中型航司;

  实现保税租赁、跨境转租赁、异地通关、带租约资产包交易、经营性外币租金支付等一系列创新突破。

  厦门是我国四大国际性航运中心和四大邮轮母港之一。厦门国际航运中心以港口为核心、福建沿海港口群为支撑,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对台交流合作,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发展海铁联运和邮轮产业、提升智慧港口服务,力争成为具有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对福建乃至周边区域经济带动力强的国际航运中心。

  建设厦门前场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后井村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中心、远海码头港场站一体化供应链项目;

  全国首创邮轮物供“快速通道”模式、保税物供“整进散出”海关监督管理模式和口岸供船食品“简化报备+优化监管”模式。开展首个两岸国际邮轮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打造“培养-考证-就业”全链条模式。

  1.《关于逐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现代物流产业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措施》(厦府规〔2021〕3号)

  2.《关于支持厦门市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发展的若干措施》(厦自贸委规〔2023〕8号)

  3.《关于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国际邮轮及国内游轮物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厦自贸委规〔2023〕7号)

  厦门自贸片区发挥制度创新和综合性口岸优势,积极地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建设,已建成线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一区多园”的一体化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中国(厦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一档。

  9610 B2C出口、9710 B2B出口、9810 B2B出口海外仓、1210出口海外仓、1210零售出口以及1210进口保税备货、9610进口等跨境电子商务通关全模式运营,配套成熟。

  ·跨境电子商务海运快线持续拓展,开通欧美跨境电子商务快线,打造至东南亚跨境电商海运快捷通道,暨“丝路海运”电商快线;

  ·对台海运通道特色凸显,“小三通”+“大三通”协同发展,形成两岸物流最便捷海运快件通道。

  随着厦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工作的推进,厦门已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供应链生态,建成了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供应链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产业链供应链要素有效集聚。目前厦门自贸片区供应链相关企业近5000家,厦门市大宗商品及衍生品产业规模已达2万亿规模,培育了一批金属、煤炭、纺织品、橡胶、粮食等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域的“领头雁”。

  ·12家企业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评选出4批67家市级试点企业

  厦门市供应链发展水平位居第一方阵,为国内数十万家公司可以提供资源整合、物流管理、风险控制、供应链金融等专业供应链服务,供应链网络覆盖全国、遍及全球,与全球223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往来。

  ·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趋于成熟,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齐全,为供应链上下游公司可以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建成科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体系,设立供应链行业基金,助力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稳健发展。

  ·率先开展离岸贸易,帮企业在全世界内开展离岸大宗商品贸易,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结算便利化。

  ·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靠前服务,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法律、仲裁、公证等专业服务。

  《关于升级厦门市供应链协作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厦财预〔2024〕22号)

  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立足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丝核心区及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深化对台文化交流合作,创新文化保税监管制度,围绕网络视听、创意设计、游戏动漫、艺术品等文化领域,积极开辟对外文化贸易新渠道,推动文化宽口径、多路径传播,助力优质文化内容出海。

  ·允许放宽中外合作制作的电视剧主创人员(编剧、制作、导演、主演等)的中方人员比例限制;

  ·允许网络出版服务单位与境内外商投资企业或境外组织、个人进行网络服务业务的项目合作。

  ·“东南亚中国图书巡回展”“中国国际影视动漫配音产业平台”分别获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实践案例”、“业态创新服务示范案例”;

  ·国际图书版权超市、国际影视版权综合服务平台:用数字智慧和专业品质赋能文化服务出海。

  1.《厦门市促进文化产业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措施》(厦府规〔2023〕1号)

  2.《关于推进厦门自贸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厦自贸委规〔2025〕1号)

  厦门2018年8月在全国较早研究并落地实施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并于2021年6月成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全国5个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试点省份(计划单列市)之一。离岸国际贸易助力厦门企业开拓境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带动境内外经济双循环,厦门离岸贸易业务位居全国前列。2025年4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注册在厦门自贸片区等特定区域的企业,其开展离岸贸易转手买卖业务所书立的买卖合同免征印花税。

  ·建立离岸贸易贴身服务机制,归集研究和协调解决离岸贸易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上线环球供应链与离岸贸易金融服务平台,采用数字技术协助银行和企业拓展离岸贸易业务。

  依托自贸区金融改革先行先试,厦门自贸片区率先开展私募股权互助基金、外商投资股权互助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

  ·政策叠加与共享:厦门自贸片区与各行政区优惠政策叠加,为私募基金提供共享的有利环境;

  ·引导基金联合投资:厦门自贸片区产业引导基金与市、区引导基金合作,鼓励联合投资,降低风险;

  ·建设自贸国际基金港:CVC母基金、S母基金、QDLP和QFLP等创新型基金的主要集聚区。

  自贸区推动跨境金融创新,在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投资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中起引领作用,跨境资本流动更便利。

  1.《关于进一步促进厦门股权投资行业高水平发展的十条措施》(厦金管规〔2024〕3号)

  2.《厦门市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若干措施》(厦府规〔2021〕11号)

  发挥“双自联动”优势,通过实施“平台式监管+服务”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督管理模式创新,建立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获批以加工贸易监管方式开展集成电路检验测试业务,开展全国首个集成电路保税研发试点。

  ·可为厦门IC设计公司可以提供EDA工具、晶圆代工、集成电路保税研发、失效分析、晶圆测试、集成电路人才培训等服务。

  《厦门市进一步快速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厦府规〔2022〕11号)

  进口酒平台已建成“三大交易中心”,引入多家国际一流品牌,为入驻进口酒公司可以提供通关、仓储、配送和供应链金融全产业链服务。

  丰富多样的产业活动,举办“2023厦门自贸国际红酒节”“2024厦门国际啤酒节暨自贸海上之夜”,创新打造“厦门自贸国际酒类消费节”新IP,呈现“沉浸式酒类体验+消费”新场景。

  燕窝平台项目已投资5.5亿元,产业类型覆盖采购、加工、存储、销售等多重业态,初步形成全国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燕窝产业汇聚区,成为全国最大燕窝品牌及深加工基地,更是全国最大的毛燕进口和指定加工基地。

  国际水产品交易平台进口鲜活水产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进口龙虾、帝王蟹业务具有全国影响力,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平台未来将以打造水产品全产业链为目标,持续探索多元化渔港经济发展。

  线下服务:水产品的批发、配送、拍卖、代理等,配有卸渔码头、理渔区、暂养场、制冰区,提供活鲜暂养、渔需补给等;

  平台以水产批发、海产品购物和海鲜餐饮为核心功能,结合渔港风情体验,并配套休闲渔业及商业服务区。

  平台实现“一品一码”信息化追溯系统覆盖,已实现高崎渔港上岸渔获可追溯管理系统与“一品一码”追溯信息化系统数据互通。

  厦门空港综保区(筹)位于厦门翔安国际机场片区内,拟选址范围于翔安区南部和大嶝岛机场北路,规划总面积 104.88 公顷。

  重点发展航空维修制造、国际物流、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加工研发、高端商贸服务产业、以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围绕服务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叠加自贸试验区等其它特殊功能区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共赢。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位于翔安区大嶝岛;定位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和两岸交流门户机场,预计 2026 年实现通航;

  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由定制化及通用厂房区、生活配套区和办公区三部分所组成,将满足原有厦门高崎航空工业区企业搬迁、增资扩产及新招商项目快速落地的需求,为厦门的航空产业链强链补链提供载体支撑。

  航空运输服务、国际贸易、航空货物运输物流、总部经济、航空维修、文旅休闲、航空制造、临空科学技术研发、生活配套

  2021年11月,海丝中央法务区真正开始启动建设,厦门自贸片区作为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首批试点地区,按照“商法融合、以法促商、以商带法”产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发挥国际商贸、海商海事、知识产权、金融等产业集聚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国际法务运营平台”、“知识产权要素供给侧保障集聚区”等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致力打造国际商事海事争议解决服务优选地、知识产权保护应用示范地、两岸融合发展法治实践地。

  自贸先行区依托厦门自贸片区国际港航、国际商业、跨境物流等临港经济优势,打造国际法务运营平台,招引集聚高端法务、泛法务资源,致力建设一流国际法务集聚区和自贸国际商务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平台产业载体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海上世界”初步形成金融、服贸、法务、文化等产业集聚,150余家优质企业、法务、泛法务机构协同构建法务、商务生态圈,形成产业生态内循环。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协同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厦门知识产权法庭、厦门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知识产权全链条产业服务联盟等,探索打造知识产权要素供给侧保障集聚区。2022年4月,全国首家挂牌“知识产权CBD”的知识产权要素保障综合体正式启用,吸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中心厦门代办处、厦门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等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入驻,招引厦门知识产权投资公司、合纵知识产权股权互助基金、云尚公证等企业,着力打造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的要素供给侧保障集聚区,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

  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引进来、走出去桥头堡作用,在市海丝法务办及各共建部门支持下,自贸先行区紧贴相关产业项目及企业境内外投资经营法务需求,集成国际法务运营平台、知识产权要素供给侧保障集聚区形成规模集聚的相关各类服务资源,创新推出“3+N”融合服务模式,于2023年9月启动运作“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为境内外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接轨国际的投融资、税务、法律、商务、人力、金融、公证评估、后勤等“一站式”商法融合综合服务,助力厦门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Copyright © 2017-2022 华体会简介_华体会地址_华体会电话版权所有 蜀ICP备18001364号-1 蜀ICP备18001364号-1